
江苏威凯尔二代选择性JAK1抑制剂VC005完成中重度特应性皮炎Ⅱ期临床入组
发布时间:
2024-03-20 17:20
来源:
近日,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江苏威凯尔”)自主研发的二代选择性JAK1抑制剂VC005片完成口服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(简称“AD”)Ⅱ期临床全部受试者入组。根据临床试验初步的盲态下分析显示,VC005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已展现出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。
关于VC005
VC005是一款由江苏威凯尔自主研发的新型、高效、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。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JAK1,抑制免疫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免疫应答,且对JAK2、JAK3、TYK2抑制活性较弱,临床上有望缓解因过度抑制JAK2等导致的一系列安全性问题。
VC005已开发两种剂型:口服片剂已启动强直性脊柱炎及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两项临床II期研究工作;此前,已于2023年末完成强直性脊柱炎相关II期研究的全部受试者入组工作。此外,口服片剂已获批炎症性肠病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项临床适应症,项目在前期的I期临床研究中已展现出良好的代谢性质、安全性与耐受性。外用凝胶剂轻中度特应性皮炎临床I期研究工作即将结束。
关于JAK1
Janus激酶(JAK)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(STAT)信号通路在AD等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。目前,已上市的口服JAK抑制剂靶向选择性较低,在抑制JAK1的同时抑制JAK2、JAK3等靶点,导致在临床上表现出较严重的不良反应,包括贫血、感染、血脂代谢异常、肿瘤等,被FDA给予黑框警告。2021年上半年至今,FDA对泛JAK抑制剂类药物多次作出审查延迟决定,引发生物制药行业高度关注。因此,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的开发成为必然趋势,而国内暂无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治疗AD适应症获批上市,可见临床需求迫切需要解决。
VC005片研发立足差异化,在立项和设计阶段评估上述问题。相比于同靶点药物,VC005在动物体内起效剂量更低、耐受剂量更高、副作用更低,具有潜在的安全和疗效双重优势,进一步在人体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代谢与安全性质。VC005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治疗药物。
关于特应性皮炎
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病,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、剧烈瘙痒、湿疹样皮疹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流行病学方面,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共计约2.3亿,中国成人AD患病率约为2%~8%,患病人数超过7000万,其中中重度患者占比33%,且患病人群呈现不断上升趋势。在治疗药物方面,目前以外用及系统药物为主,而传统的AD治疗药物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且疗效不佳,疾病难以得到有效稳定的控制。口服JAK1小分子靶向抑制剂属于非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,在显著延长患者应答、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优势,为中重度AD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用药选择。
相关新闻
24
2024
/
09
FDA受理:江苏威凯尔新一代TRK抑制剂VC004美国IND申请
近日,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江苏威凯尔”)宣布: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抗耐药TRK抑制剂VC004新药临床试验申请(IND)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受理。本次美国临床申报,将进一步为该药的全球商业化战略布局奠定基础。
09
2024
/
09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六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单,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江苏威凯尔”)成功入选。该项“国家级”荣誉充分证明江苏威凯尔在“双主业双轮驱动”的业务模式下,企业科研技术实力、自主创新能力、市场领先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均得到了高度认可。
16
2024
/
08
快速止痒!威凯尔医药自研新药VC005外用凝胶临床I期数据成功揭盲
近日,由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威凯尔医药”)自主研发的二代选择性JAK1抑制剂VC005凝胶,完成外用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临床I期研究的数据揭盲,结果展现出色的安全性与显著的疗效。
14
2024
/
08
威凯尔医药自研新药VC005口服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II期取得积极顶线数据
近日,由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威凯尔医药”)自主研发的二代选择性JAK1抑制剂VC005片,在口服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II期研究中取得积极顶线数据。
19
2024
/
07
公司名称由“香港六和资料大全”变更为“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”,即日起启用新名称;公司英文名称“JIANGSU VCARE PHARMATECH CO.,LTD.”不变。
17
2024
/
07
7月12日,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江苏威凯尔”)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。本项目充分利用公司建筑物屋顶开发光伏资源,暂定装机容量为353.06KW,采用“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”的并网模式,项目建成后,预计年发电总量不低于38万千瓦时,在25年生命周期内将持续提供约1000万度清洁电力。